

漫威十年,为我们刻画了什么是超级英雄。
那是一群拥有智慧、能力、金钱与权力的人,而他们的英雄旅程,几乎都陷在来自蜘蛛侠本叔的那句遗言里:能力越大,责任越大。
他们的矛盾与痛苦,在于得不断理清那个责任是什么,然后选择背负。然后,句号。
但是这套叙事在第四、第五阶段迅速失去动能。
除了《蜘蛛侠:英雄无归》、《银河护卫队3》尚且站得住脚,其他作品无论是企图延续光环的续集,或在重复主题中挣扎的作品,如《尚气与十环》假借东方外壳,却仍旧老调重弹;
《永恒族》将超能力无限放大,却连方向都搞不清楚——全都成了疲于奔命的残局补缀。
终于,我们迎来了《雷霆特攻队*》。
这是一部彻底拒绝“英雄”的电影,仿佛在说,别再提那些“该死”的英雄了——愿他们安息,或说,愿那些滥竽充数的能彻底死透。
英雄荣光早已耗尽,只留下残骸、遗民,以及一群撑不起任何大局的人。
表面上,它像是DC的《X特遣队:全员集结》翻版,集合过去作品中的二线角色:叶莲娜、冬兵、美国特工、红色守卫者、幽灵、模仿大师、Bob/哨兵。
但《雷霆特攻队*》真正关心的,并不是他们如何完成任务,而是这些人“为什么还活着”?
他们的共通点不是能力,而是无力感。
叶莲娜活在被剥夺的童年与被遗弃的恐惧中;
冬兵是内战悔恨的残兵,试图偿还那无可偿还的过去;
美国特工是被扭曲的强权化身,渴望成为英雄却无法安放自我;
幽灵完完全全是种“身而为人”的不确定性;模仿大师到死也只是服从命令的工具人,从未成为自己;
哨兵则象征创伤症候群的总和,将无人靠近的孤独,演化为强大到毁天灭地的存在;
而红色守卫者,则像是一种英雄遗毒,作为最后一点与过去漫威的挂勾,所以他也被设定为搞笑担当:当崇高退场,只剩滑稽?
在这部片中,他们无法成为独立的主角,也无法成为终极反派。
他们,是一群失去叙事功能的人。
几乎,可以把这些破碎角色拼凑成一个完整的现代人:等待指示、执行任务、喝酒(或用其他方式打发时间),再等待下一轮指令,进入新的循环。
为了赚取生活所需而工作,却早已忘记了什么是生活本身。
生命的意义逐渐被消耗,人们也从行动者退化成应答者。
生命,变成了一种反射动作。
哨兵这个角色,在漫画创作初期或许未曾预料到,这种虚无会与2025年的现代如此贴近。
他拥有相当于百万个太阳爆发的能量,足以瞬间蒸发人类,让人联想到二战落在广岛、长崎的原子弹所造成的人间炼狱。
只是健忘的人类几乎忘了那样的威胁,直至2011年福岛核灾让人再次神经紧绷,类似的阴影包括口罩时代的世界停摆,以及近期川普关税战带来全球经济衰退危机。
这一切都在重塑现代人的集体焦虑,人们无法想得太远,只求能尽情活在现世。
这种即时利益的信仰,体现在瓦伦蒂娜这个角色上。
她没有超能力,却自信能保护全人类。
她说出一句关键台词:没有权力的正义,是理想。
这不只是对美国当前政治的批判,也巧合对应了台湾当前的政党恶斗;
在这样的权力逻辑下,正义随人定义,旧时代所信仰的价值,如今已不足以安顿我们的迷失。
然而权力的高点,仍旧是虚无。
这部片被称为“漫威宇宙最黑暗的电影”,但它真正的黑暗,并非形式上的阴影,而是我们选择忽略的那些事物:
当纽约又又又再次被摧毁时,那些四处逃窜的人们来不及挣扎,就像蚂蚁般瞬间消散也不痛不痒。
电影甚至不再努力营造人类即将灭亡的恐惧,若我们无法从叶莲娜的自白中读到与自身相关的痛感,那么你我恐怕早已身在虚无之中,就是那群NPC的一员。
在正片结束的字幕里,这群再次被拯救的人们随意评价着雷霆特攻队,谈他们是否适合接下复仇者联盟的旗帜、谈他们到底算是谁,一连串的问号与批评,仿佛这些NPC从未经历任何创伤、仿佛毫无缺陷,拥有至高的批判权力。
这样的失去自觉,是一种深藏的警讯。
纵然,这部电影不像《守护者》实质挑战黑暗,但当我们回头看看片名那个容易被忽略的“*”,它代表了一件更危险的事:在符号学里,星号是附注、是未竟之语、是删去的敏感词、是尚未被允许命名的事物;它选择不说破,让黑暗自己发酵,而忽视,将滋养阴影成为无尽的虚无,而我们选择活在其中。